您的位置:主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大事记 > >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大事记【2015年】
发布时间:2021-11-06 18:32 作者:网络信息部 点击: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各位会员代表、同志们、朋友们,我代表三届理事会,向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关于提前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的问题

 

2011年10月,我们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按照本会章程规定,每届任期五年,本届会员代表大会应在2016年10月召开。

由于中央对民间组织的政策调整,本会于2015年6月接到甘肃省民政厅发来的中央组织部“关于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中组发(2014)11号】文件后,便立即召开了常务理事会,共同议定:

1.坚决执行中组部文件规定。鉴于本会会长、副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大多数已超过70岁,不宜任职,也不宜等到明年换届选举时再退出领导职务。因此,决定提前于今年元月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合法的、合乎中央政策规定的、又符合本会章程、能保证协会公益事业持续发展的新一届领导集体。

2.将本会上述决定精神报告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并得到认可。

据此,协会秘书处立即着手准备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关于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的基本原则

 

2015年9月24日召开了三届六次理事会,一致同意常务理事会关于提前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建议,并形成了如下有关人事安排的原则:

1.担任名誉职务的几位老同志均已超过70岁,下届不再继续聘任。

2.鉴于国家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离)退休领导干部在民间组织兼任职务的政策规定,下届协会主要领导职务即秘书长、副会长、会长不再选举党政领导干部担任。

3.考虑到协会活动领域与工作性质,下届理事会应本着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原则,主要由文化、教育、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

4.原任理事、常务理事中的公职人员和70岁以上的同志,也将一并退下来,让位于年轻同志。

5.不在甘肃居住,不便参加协会活动的同志,不拟再作理事候选人。

 

三、关于换届人事安排所开展的工作

 

遵照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的上述决定,秘书处随即开展了相关协调、组织工作:

1.向教科文民间运动的最高指导机构——教科文全委会秘书处领导同志汇报了常务理事会上述决议的基本精神和人事安排的初步设想,并已征得他们的认可和赞同。

2.向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多次口头汇报了人事安排的原则和理事会成员的情况,并得到认可。

3.第四届理事会主要负责人介绍。

杜永军同志2009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后在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负责教育国际交流工作,任会长助理,工作热情高、能力强、熟悉业务、热心教科文事业,拟推荐为下届会长候选人。

魁守加,1949年11月出生,2005年退休,原甘肃电视机厂工程师,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现任本会科技部长,拟为副会长候选人。

张  樱,女,博兴留学公司原任经理,本会国际交流部部长,拟为副会长候选人。

杨  军,200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现任本会教育科研部长,拟为副会长候选人。

朱  成,专职在甘肃博兴留学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任职,现任本会教科文培训学校校长,拟为秘书长候选人。

对上述主要领导职务的人事安排,协会秘书处都反复征求了本人意见。经三届六次理事会讨论,一致同意。认为这样安排,进退有理,务实可行,新老结合,体现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原则,符合协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4.对理事会人选作了较大调整。其原则是:符合政策的保留; 工作需要的补充新人。保持协会班子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共由15人组成。下届不再设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办公会向理事会负责并主持日常工作。

5.三届六次理事会决定,今后协会发展中要注意吸收有志于教科文事业的企业家加盟。这是教科文民间运动所希望的。与企业家共同携手,开拓教科文事业。北京、吉林已有成功先例,我们欢迎有志于教科文事业的企业家加盟。

 

四、关于本届理事会的工作回顾与总结

 

自从2011年10月三届理事会选举产生至今已四年多了。在本届理事会主持下,协会所开展的活动始终坚持了一个指导思想,两个坚持面向,三大活动领域,四种基本方法。

一个指导思想是,高举教科文的旗帜,遵循和平、友谊、发展的思想理念,在国家法律、政策和协会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两个坚持面向是,各项活动坚持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务;坚持面向国际,促进民间国际交流,充分体现协会的性质和职能,使封闭的西部在国际交流方面多一个角度,多一个渠道,多一份力量,多一份效益。

三大活动领域是,农村小学教育;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这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符合省情、符合协会的能力,也适应“两个面向”的服务群体。

四种基本方法是,科学实验,知识创新,交流合作,咨询培训。

比如在小学教育领域,协会从来没有中断过服务。从实验研究,改善复式教学,到培训教师校长;从研究“参与研究型”教学方法,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从贫困山区教学点的帮扶救助,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协会常年关注的领域。伙伴们为此爬过山,淌过河,吃过苦,流过汗,坐过三马子,喝过山泉水,创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获得师生赞扬,得到教科文组织的最高奖赏。——2014年UNESCO(APEID)教育创新(文晖)奖。我们从中享受了工作的愉悦,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我和诸多的合作伙伴,都没有发现谁有过名利私欲的杂念;奉献余热,造福公益,才是大家共同的追求;社会的认可,师生的笑容,就是对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最好回报。

在遗产教育领域的活动是2008年在丝绸之路“申遗”活动中应运而生的。反映了我们对教科文理想的认知和感悟,也反映了我们对“申遗”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当我们开展遗产教育活动的项目一提出,就得到了省文物局的支持和资助,也得到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遗产保护、研究机构的参与和帮助,大中小学的师生热情投入和践行,使遗产教育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在此过程中,协会及时编写出版了《文化遗产与丝绸之路》青少年读本,印刷了数万张粘贴宣传画,送达学校、社区和村庄。制作了介绍遗产点的年历、手提袋传遍千家万户。遗产教育的研讨会,培训班,全国性知识竞赛和专业性课题研究纷纷结出硕果。酒泉中学的学生在全国性知识竞赛中屡屡获奖,兰州五中的花儿唱到了香港。在遗产教育热潮中,于2014年迎来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申遗成功的喜讯,我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建设,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在国际教育合作中,有数十所学校的上千名师生、家长参与了十多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活动,接待了十多次海外师生来华的接待活动,在共同参与中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树立了“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理念。近几年,每年都有20多所中小学的二、三百名师生、家长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开始出现了由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发展;由高等教育向中小学发展;由校长、教师向学生、家长发展;由单一的“走出去”向“走出去,请进来”并存的方向发展。

我们从中感到,基础教育国际化之路就在脚下,只要大家继续走下去,延伸开来,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家的学生。让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积累和形成的过程更快乐,更自觉,更有意义。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和素质教育的企盼才容易得到落实。

各项活动的开展最终效益是:为政府拾遗补缺,为师生释疑解困,为交流搭桥铺路,为社会文明增光添彩。

最后,我用一句话总结过去,瞻望未来。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立志公益事业,始终坚持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活动,我们就可以“不靠任何神仙和黄帝,就靠我们自己”来实现共同的梦想。

让教科文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在甘肃的土地上。